蒙阴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已达到40%以上

  站在蒙阴县蒙阴街道吴家山山顶瞩目远眺,成片的侧柏、黄栌、榛子等苗木尽收眼底。谁曾想,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秃岭。

  变化还得从去年春天说起,蒙阴县探索出一条“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培育‘民间林长’”的路径,吴家山也由此迎来了首位“民间林长”张荣军。

  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施方,张荣军创办的蒙阴县景创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吴家山的绿化工作和后期管护。公司须保证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苗木保存3年以上,通过验收达标后再统一交还回政府。

  去年,遭遇了多年未有的干旱,为保证苗木成活率,张荣军组织人员前后7次抽水上山,苗木成活率远超85%,把原来的荒山秃岭一举打造成了县城后花园。

  回望历史,教训不可谓不深刻。20世纪80年代初,蒙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231.5平方公里,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8元,198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扶持贫困县。“失去绿水青山难保金山银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个孟良崮战役发生地、“沂蒙六姐妹”的家乡,绿色发展的理念渐成共识。

  蒙阴县专门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率先设立县级工作协调推进机构——县委生态文明发展中心——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任务落实。该县还积极探索乡镇(街、区)差异化考核体系,引导乡镇(街、区)个性化、特色化发展,2019年,临沂市也将蒙阴作为生态县单独考核,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已达到40%以上。

  在蒙阴县,生态文明已经成为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曾有一外地客商看中蒙阴县旧寨乡杏山子村的环境,打着旅游开发的旗号打算开办一家化工厂,被果断拒绝,“这是我们的底线,谁来都不行。”村“两委”态度坚决。

  近3年来,蒙阴累计清退化工类企业7家,关闭矿山43家,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40多家,拒批项目100多个。全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10万多亩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增绿、增产、增收的“三增田”。近几年年均造林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4.69%,居全省前三位。

  记者了解到,在生态文明的实施过程中,蒙阴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锁定“既让山头绿、又让群众富”的林果作为基础产业,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融合发展,构建起以生态为本、农业为基、农商文旅互促共融的“大健康产业”,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该县先后发展优质果园100万亩,其中蜜桃70万亩、年产量23.5亿斤,“蒙阴蜜桃”品牌价值266亿元,列入“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居全国桃品牌第一位,江浙沪市场“三个鲜桃两个来自蒙阴”;全县90%的村是果品专业村,90%的农户有果园,90%的土地种果树,90%的农业收入来自林果;长毛兔、肉食兔存栏700万只,年产兔毛4000吨、占全国30%。

  近年来,蒙阴县又把眼光瞄上了“生态+”“旅游+”“文化+”“互联网+”等新业态,积极构筑“农业新六产”,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该县培育以“山水生态”“地质奇观”“红色风情”“果乡农家”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全县A级景区达到20家,成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以文化元素厚植底蕴,“蒙阴红色旅游”品牌价值达到130.5亿元;以现代商贸活跃全局,发展网商微商4900余家。蒙阴县的老百姓从卖产品,向卖生态、卖环境、卖文化转变,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稳定增长8%左右,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日前,蒙阴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项荣誉称号的县(区)。

  “生态优先不是不要经济增长,而是追求什么样的经济增长的问题。蒙阴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按照产业生态化要求,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整合供应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书写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美起来的生态画卷。”蒙阴县委书记王丽云说。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 头条
  • 视频
  • 商城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