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检民警张兆山:两度上“战场”,孩子常问“爸爸为啥不回家”

来源: 新时报 2020-08-13

对济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五队的民警张兆山而言,他曾两次踏入“战场”:一次是昔日在异国他乡抗击埃博拉病毒,一次是今日作为一名特检队员守护国门平安。

2015年3月,在非洲西部的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肆虐,日均死亡近百例,面对疫情,张兆山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请战书,加入“先遣队”;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迅速蔓延,入境旅客均属高危人员,张兆山再次递交了请战书,加入“特检队”。

面对疫情这个战场,1989年出生的他和众多“边检战士”的选择是相同的:上战场,不退缩。他说,“需要我在哪里战斗,哪里就是我的战场。”

两度上“战场”:

维和任务、抗击疫情、高温烈日多重考验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战场”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张兆山作为第三支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一员,赴非洲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最先经受的是环境的考验,“当地属于热带气候,气温平均在35℃,我们的工作环境大部分是‘闷罐’一样的装甲巡逻车,头盔加防弹衣全副武装有25公斤。”

这只是任务之一。2015年3月,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肆虐,日均死亡近百例。面对疫情,张兆山临危不惧,毫不犹豫递交了请战书,加入了“先遣队”。作为防暴队“先遣队”的一员,张兆山在随后一个月的武装巡逻中,和战友们成功处置7起聚众滋事和群体性事件,排除各类危险12个,无一伤亡,无一感染。

其实执行维和任务之前,张兆山就知道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严重,但到了当地才发现,现实情况远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得多,他既要和战友一起执行维和任务,同时也要参与疫情抗击,接受着“双重考验”。

“防疫物资运抵后,所有巡逻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室外温度接近40℃,拥挤闷热的装甲车内更是45℃以上,戴上口罩呼吸更加困难,一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回忆起这段有些艰苦的时光,张兆山说,“维和任务本就危险,埃博拉疫情又加重,但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不能退缩。”在此次执行任务中,张兆山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时间来到今年3月,疫情迅速在国外蔓延,入境旅客均属高危人员,出入境边检站的检查员属于与出入境旅客密切接触的高危岗位,无异于战士踏上“战场”,但张兆山再次递交请战书,成为了特检队的驾驶员和“特检员”。

张兆山告诉记者,当时从各队抽调了12名队员组成特检队,他主动报了名,负责人证对照这个与境外回来人员直接面对的岗位,这也意味着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特检队员都面临着很大风险,我当时在国外有抗击疫情的经验,可以多承担这份任务。”他说,像今年4月份有从英国回来的航班,特检队员在参与人员核验时,大家没有害怕,只是公布有确诊人员时,大家才会有担心,“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会不会影响到别人。”

请战书上,张兆山写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党组织多年的培养,在党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不会退缩”。疫情期间的每次勤务,他既是人证对照的检查员,又是保障勤务的驾驶员,每次勤务后还要负责勤务的数据核对工作。

在他“向我看齐、跟我来”的表率作用感召下,32名新警均递交了“请战书”,疫情期间,他和他的战友先后完成包机勤务8架次,货机勤务56架次,检查出入境人员2000余人次。

为了严格落实“外防输入”的工作标准,入境旅客边防检查必须全部进行人工查验,台外岗位的旅客分流、前台引导等任务更加繁重,还要不断地解答各种疑惑、安抚旅客情绪,原本十几分钟就能够完成的工作,现在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

当时室外寒意未消时,入境候检大厅的温度本来是温暖舒适的,但是穿上全身防护服,护目镜、面罩、口罩、手套、鞋套等所有裸露部位更是双层防护,突然像进了蒸笼一样。护目镜、面罩起雾了,口罩潮湿了,看着身边的民警呼吸逐渐粗重,张兆山提醒他:“调整呼吸,逐渐放缓,保持好节奏,尽量细缓绵长,避免急促换气,这样可以减少消耗,还有一半多旅客没走呢,至少还要坚持两个小时,保存好体力。”

话虽这样说,但是戴着口罩面罩,必须大声说话,不停地向入境人员进行解释说明,回答各种疑问,时间久了,声音沙哑都成了特检队员们的“统一嗓音”。

“每次有国外航班回来,我们穿着防护服核验执勤的时间大约在五六个小时,衣服湿透、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都是平常事,自己和特检队的同事们这样的经历都有十几次了。现在天气越来越热,说句实话,有时候我们也盼着航班能早上到,毕竟比起中午到的航班,大家的衣服能少湿透几次。”张兆山笑称。尽管如此,但没有人离岗休息,依然坚守在一线。

“挑战”身份转换:

从边防军人到国门卫士

主动学习弥补短板坚守艰苦岗位

2018年边防部队集体转隶,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从边防军人到边检卫士,张兆山成为了第一代移民警察。

战时执枪卫和平,平时持章守国门。2018年12月31日,张兆山脱下了12年的军装,2019年1月1日,他穿上了崭新的警服。而立之年的张兆山迎来自己生命中的一个全新身份——移民警察。

面对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他正视自身短板问题,更加刻苦学习业务,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从军人到警察、从保障人员到一线民警的身份转变,在新的工作岗位找到新的奋斗目标。

为尽快实现角色转变、胜任检查员岗位,张兆山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学习业务理论,并主动报名参与核查办案后台辅助工作,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了业务流程,在站里组织的业务考试中,他取得了全站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所有新警中第一个拿到验讫章,快速成长为执勤队的骨干一员。

疫情暴发后,张兆山更是主动请缨,每次勤务都坚守在最艰苦的岗位上。“欢迎回家,请出示护照,摘下口罩”“可以了,请戴好口罩,注意防护”这是张兆山在勤务期间说的最多的话,而每说一次就代表着张兆山近距离、“面对面”地接触了一次高危旅客。

由于疫情原因,原本30分钟之内就可以检查完的航班延长到4-6小时,每次勤务下来,张兆山和战友们口干舌燥、汗流浃背,但他们用热情的服务缓解了归国学子的疲劳和紧张,也履行着国门卫士的责任和担当。

2015年8月,张兆山所在的战斗小组因圆满完成利比里亚总统大选期间的巡逻防控任务被批准入党。“我是党员,我先上!”这不仅是一名共产党员本色,更是一名国门卫士的担当,“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拼命,就是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不负重任不负卿:

常被孩子问“爸爸为啥不回家”

妻子发朋友圈“深情告白”

加入抗击疫情一线的“特检队”,除了要接受疫情的奉献考验,也要接受隔离的考验。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张兆山经常要被3岁半的孩子问一个问题:“爸爸,你为什么不回家?”从执行维和任务到抗击疫情,张兆山回家的时间很少,一个月也就能回家一次,时间久了,孩子难免有爸爸不回家的疑问,每次张兆山都笑着和孩子解释,“爸爸去检查飞机,保护从飞机上飞回来的人和我们身边的人。”他说,现在孩子一看到飞机的画面,就说,飞机是飞到爸爸单位那里去了。

对妻子和孩子的亏欠是难免的。张兆山第一个孩子出生,正值他维和归来不到一年,又要面临部队改革,那时他对未来感到有些迷茫,“孩子的到来让我很振奋,好像突然看清了未来的路,我很喜欢边检工作,我想留下来。”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值张兆山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他毅然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发挥抗击埃博拉的经验,主动担任科队安全员,协助科队领导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历时五个多小时,查验高危人员23人。

在隔离期间,他也会想念家人和孩子们,但妻子十分理解他的工作,今年4月6日,她在朋友圈发的一条消息获赞无数:“孩子爸爸的单位现在是疫情防控一线,孩子爸爸也冲锋在前,做着危险而又光荣的工作,隔离十四天检查正常后才能回家,但是隔离不隔爱,领导今天来家慰问,让我很感动,我作为家属,为老公感到骄傲,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把两个孩子照顾好,做好老公的大后方,让老公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希望疫情早日过去,一切步入正轨。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看到妻子发的微信,张兆山十分感动,也为妻子写下了一封信,字里行间满是铁骨柔情。

亲爱的抗抗:

我曾是一名边防军人,现在是一名移民警察;虽然橄榄绿已经褪去,但是藏青蓝依然在身。入伍时的宣誓历历在目,入党时的誓言声声在耳;头顶的警徽代表着使命,身上的警服代表着责任,心中要时时装着工作,脑中时时想着群众,无私奉献更是家常便饭。家里的两个孩子,最小的那个才刚刚满月,虽然心有愧疚,但也只能把这副重担交给了你,这也是我最担心、最挂心的事情。每每工作闲暇之余,视频电话看看你、看看孩子就是最大的幸福,你总是面露轻松地宽慰我:“不用担心,好好工作,家里一切有我呢。”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更是酸酸的,特别难受。

现在国内疫情已经形势大好,但国际疫情却更严重了,我和同事们站在了外防输入的最前沿,守卫着国门,也守卫着你和孩子。我会把对你们的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当然我会做好自身防护,平安凯旋。等我回家!

兆山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 头条
  • 视频
  • 商城
  •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