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万名干部下基层,全省大会缘何以他为例

       山东省直单位一位下派到荣成挂职的干部,发现基层各种协管员过多,7800多人,一年财政补贴2000多万元,对此向荣城市委提出了整合建议。

  在7月11日的山东省“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这位挂职干部的事迹,被介绍给即将奔赴基层的干部们。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在采访中获知,这位挂职干部叫张校林,于2017年10月自省委政法委下派到荣成挂职市委副书记,主要分管环保工作。盛夏时节,记者赴荣成采访了张校林,深切感受到了一名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的同志经过基层洗礼后的那种镇定与干练,探寻到一位普通挂职干部自觉把思考融入实践,把实践运化为感悟的心路历程。

  张校林说,分管环保开始很纠结,但走进环保,更发现是一个矛盾对立统一体,一项工作从“决策”到“实践”必须关注重点和难点……

  初到基层,张校林和千百个挂职干部一样,雄心勃勃,决心大干一场。但对于具体干什么,自己也是模糊的。张校林回忆说,当安排分管环保时,当时“心里凉了半截”,但作为共产党员还是服从组织的分配。


  走进“散乱污”,张校林发现,2017年,荣成市被列为“散乱污”的企业就有376家,作为海滨城市,这是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在“治”的问题上,有个叫“两断三清”(即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产品)的标准,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一台刚刚生产的新设备,还是一台老旧的废锅炉,从甲地转移到乙地,就是“清”,否则就可能成为“假整改”,或成为被“问责”的依据。企业说,“你都叫我死掉了,还得叫我再花上一笔冤枉钱!”这就是现实。

  层层抓落实,基层工作非常繁忙,导致各种“协管员”越来越多。2017年全市协管员队伍共有13类7845人,工资发放是2839.74万元,但一年提供的有效信息总共不到20条。张校林说,全市在工作落实中逐渐发现,除部分类别的协管员作用发挥较好外,大多工作效率不高。“这钱花得值不值”,他也问自己。

  比如“协管员”之一的环保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开始大家不满意,但政府勇于面对问题,寻求改革路径。2018年6月,荣成市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对“协管员”队伍进行整合。据统计,仅环保网格员一项,虽然人数从1000多人削减到159人,但不到半年时间就收到重要问题线索200余条,工作效率足足提升了10倍多!

  基层干部考核“被问责”是个硬核话题。事实上,随着基层“问责”的“量变”,带来的却是“效率”的“质变”。张校林说,一些同志因怕担责,工作上放不开手脚,反而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对于这个问题,上下都有不同看法,荣成也一样,感到不“问责”,可能就会“欠债”,但过于频繁的“问责”,很有可能就会成为“问灾”,干部思想上也在作斗争。

  在张校林看来,作为上级机关,在作决策的时候,既要具有普遍性,还要使其具有针对性,否则就会让下面束手无策,难以落实。如在落实“两断三清”这一决策上,就要善于将普遍性的问题加以分解,找出它的针对性,防止上边说个一,下边就落实个一,最终导致政策不配套,出现“一刀切”。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真正弄清基层群众缺什么、需要什么;作为部门之间必须搞好协调、及时沟通,这样才能既使上级决策得到落实,又达到群众的满意。

  张校林说,基层执法面临是情与理的考验,社会治理从“法制”到“法治”思维的跨越要有信心和决心……

  治污中的“断电”是个棘手的问题。张校林说,一段时间来,总感觉电力部门在“两断三清”的“断电”上不够配合,因为从国家相关部门到荣成市,明明要求必须对“散乱污”企业实施“两断三清”,而电力部门为什么不予执行?且怨气很大,并拿出一堆文件说“电力部门也有规定,除非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才能断电,如果强行断电,用户不仅拒交电费,还要投诉我们!”


  “政策解读纠结的事还有很多。”张校林说,“禁养”就是“禁止养殖”,是政府对某个区域实施的一项环境治理措施。某镇部分养殖户因缺乏对相关政策的理解,误把“禁养”当成了“拆迁”,而对政府给予的补偿政策和评估结果感到不满。于是,就联合30多家养殖户一同起诉政府,并进行了多轮行政复议和诉讼。到目前为止,已长达两年之久,政府仍在被告席上。

  对此,张校林感慨,作为一名机关人员,决不能仅凭想象去判断一个具体问题的简单与复杂。如在“断电”问题上,就并非如你想象,只要环保部门有要求,就可以不考虑其他部门的规定,一意孤行,必须事先搞好协调、沟通,达成共识。再如“处罚”问题,也并非如你想象,发现问题就能让公安“抓人”,也是需要根据“移交”情况才能作出是否“处罚”决定。因此,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其背后可能隐藏着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而一个看似复杂的事件,只要你依据法律去解决了,可能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基层执法,仅懂得法律条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自觉在法律的实际运用中剔除自我臆断,在由“法制”思维向“法治”思维的跨越中,实现由“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的转变,真正做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张校林说,来到基层,你必须融入这座城市,透过城市的一个个“口号”体味背后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自由呼吸、自在荣成。”是这座城市的形象口号。张校林说,这句话让他百听不厌,每听一次都不由得要做上一次深呼吸。也正因为如此,荣成人缔造了属于他们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神话,这背后也饱含着荣成环保人的奉献,作为分管环保的基层干部他很自豪!


  “当好人民群众的‘店小二’。”在荣成大家都爱讲这句话,张校林说,他们认为,只有真正把服务做到位、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不被视为“官老爷”,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与信任。在这样的氛围中,自己也尝试着把冰冷的政策规定赋予一定的温度再投入工作,还尝试着运用“群众观点”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还真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让‘江北第一虎’的精气神在这代荣成人身上满血复活。”荣成人的这种“霸气”源于他们曾经拥有过的辉煌——“江北第一虎”的美誉。张校林说,在他们看来,往日的荣誉虽已成为“目标”,但争当践行新发展理念排头兵的那股子精气神不能丢。受其感染,他们的目标早已变成了自己的目标,他们的“那股子精气神儿”早已变成了自己的激情和动力。

  细数这一句句富有激情的话语,张校林说,作为“外地人”,不知不觉与当地人走到一起,血液里就像涌动着荣成人的那股子甘于奉献、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想不前行都没有理由。

  选派干部下基层,是山东省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干部下去要如何发挥作用?应在哪些地方着力?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张校林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非常有必要,否则你到基层就可能只是个“劳力”,但这个在基层根本不缺。基层缺的是那些善于通过观察与思考,真正能把上边的“决策”传下去、下边的“实情”带上来的人,并且通过他们的这种往复传带,最终使基层的经验得到推广,问题得到解决,使上级的决策更加准确,落实更加有效。这样才能向省委递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0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 头条
  • 视频
  • 商城
  • 我的